大良造物设计的Tribit头戴无线耳机荣获2022年德国IF设计奖-大良造物

DISCOVER

新闻资讯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审美活动,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特征和最终目的,但对于设计成果来说,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


"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更能吸引人而被使用,并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就产品设计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美学鉴赏。


???????

01  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而这种有用性功效能让使用者从内心情感上与产品取得一致和共鸣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功能美。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原则,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在产品的设计也生产过程中,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合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索尼公司的产品在当今世界已成为最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它"创造市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的第一原则就是"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产品的功能必须在产品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给予充分考虑,不但要在使用上具有良好的功能,并且还要方便保养、维修、运输等等。”


这些例子正是说明了产品设计作为一种"为人造物”的活动,它不可能完全忽视产品的功能价值。产品的功能之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无论社会生活如何从物质性社会向非物质性社会转变,产品的功能永远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它体现着社会生产的目的性。作为人们生活和文化需要的产品设计,基本逻辑仍然是强调产品功能价值,它是产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得以生长的基点。




02  材料美——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材料是产品的构成要素,是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各种材料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品格和特性,它是直接关系设计想法能否很好体现的物质载体,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以其自身特有的'质感和肌理传递设计美,使产品具有审美价值。


不同的材料结合各种加工工艺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美。通过改变产品表面的色彩、光泽、纹理、质地等方式,可以直接提高产品的审美功能,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获得美观的外观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



著名的丹麦设计师潘顿,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成立了一个设计工作室,对玻璃纤维、化纤等新复合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他的工作室在探索产生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设计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这种椅子的优点是一次模压成型,几乎不需要人工再进行修整。它的设计造型直接反映了生产工艺,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十分鲜艳。充分体现了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捷豹X型汽车的内饰采用了胡桃木这种能够体现奢华的木料,经过精细抛光处理的内饰板显得格外光滑和具有美感,让人有想要触摸一下的冲动,很好地诠释了捷豹品牌的豪华与品质。




03  技术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设计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活动。设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艺术的支持来表达情感。因此,设计也成了艺术与科学的载体。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在今天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谁也离不开设计。


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是运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经典范例,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该设计使光线通过层累的灯罩形成了柔和均匀的效果,从而有效消除了一般灯具所具有的阴影,并对白炽灯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以创造更适宜的光色。



灯罩的阻隔在客观上阻隔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更有利于视觉的舒适。在这里,科学自觉地作为一种渠道来诠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然后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设计来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设计师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而且从本质上为设计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勇于接受对方的优势,加以合理地消化和吸收,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设计。


最后,想告诉大家,设计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的活动,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美学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空间,为产品设计创作带来更多新理念,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美学使产品设计更贴近人们心灵,更具生命力,最终满足并引导人们的需求。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糖果派对入口